国产汽车电子化程度将不断提高
展望未来,我们认为汽车厂商差异化竞争、消费能力提升和创新性需求的出现,是推动国内车载汽车电子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。我们预计2011-2012年国内车载汽车电子市场CAGR 在25%-30%左右,2012 年市场容量在700-800亿元。
中国汽车电子发展驱动因素

数据来源:肯卓市场研究调查
车载汽车电子发展空间巨大
ü 车载汽车电子前装市场的搭载率低于电子控制系统类产品
在汽车电子的主要产品中,电子控制系统产品如EMS、ABS、仪表等普及率已经较高,销售增速较为平稳(各类产品CAGR 如下表所示)。相比之下,以消费娱乐为主的车载汽车电子的搭载率要低得多,而2003-2008 年车载汽车电子销售额CAGR 高达34%。
2008-2010年主要汽车电子产品增长情况
数据来源:肯卓市场研究整理分析
ü 车载汽车电子开发周期和普及周期短
汽车电子控制类产品,特别是动力控制、底盘控制、安全控制等均为“机电一体化”产品,需要汽车电子模块厂商与整车厂的联合开发,一般只有在推出全新车型时(一般3-6 年为一个车型周期)才会更改配置。与此相比,车载汽车电子开发周期短,易于在小改款车型中增配或改换。
ü 车载汽车电子易于在后装市场推广
车载汽车电子如GPS 导航等在后装市场发展迅速,此外,由于后装市场产业链并不像前装市场那样封闭,中国电子企业在3C 领域的竞争优势比较容易移植到汽车电子后装市场。
ü 车身电子保持快速增长
汽车车身电子主要用于汽车安全气囊、安全带、座椅、门窗、门锁、后视镜等车身系统的控制,而乘用车车主更加追求驾驶过程的愉悦性和舒适性,对车身系统的智能化要求更高。
在汽车电子中,车身电子占大约23%的比例。2010年中国车身电子市场规模达到510亿元,增长速度超过汽车电子总体增长速度,预计2015年中国车身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770亿元人民币。
目前国外高级轿车的汽车电子车身子系统多达50多个,国内中档轿车的车身电子系统只有6个至7个,因此车身电子领域应用的半导体器件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,特别是对具有LIN/CAN总线接口的MCU、相关的功率驱动器件、电机控制MCU和执行电子机械构件的车身电子产品将产生巨大市场需求。
根据肯卓市场研究对国内49款在产轿车品牌的车身控制技术应用状况的统计,分散式车身控制技术仍是市场规模的佼佼者,分布式车身控制技术呈现出规模普及趋势,而集中式车身控制技术保持稳定发展。
统计显示,我国已装备BCM的新产轿车中,采用分散式车身控制技术的轿车产量比例达50%,其次是采用分布式车身控制技术的比例占38%,而集中式车身控制技术在仅占12%。
从市场规模来看,分散式仍然是目前车身控制技术的主流类型。但在整车厂的推动作用下,分布式车身控制技术将加快普及发展,意味着分布式技术极可能超越分散式技术,成为今后车身控制技术的主流。 |